51.五十一_小太后
17书吧 > 小太后 > 51.五十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51.五十一

  但是与它那睥睨众生的威风凛凛极不相称的是,这只鹰的喙上衔着一支细叶寒兰。

  它不大客气地瞪着杨太后,仿佛是在催促她快些来取。

  杨太后带着些不解地笑起来,披了外衫下床,小心翼翼地向它靠近。

  她素来喜欢鹰,可鹰好像都不喜欢被她驯养。

  凑到跟前时她便认出来了,这是皇帝的那只鹰。

  手心里早已愈合的啄伤似乎又隐隐作痛起来,她这下不敢轻举妄动了,琢磨着要寻点什么东西来作见面礼。

  那鹰却嫌她磨磨蹭蹭了,颇不耐烦地用爪子扒扒窗台,杨太后听见了连忙将寻出的礼握在手里,笑盈盈地送到它跟前。

  是颗金镶玉蜜蜂领扣——她向来爱吃甜口,屋子里常备着的都是蜜饯糕点之类,一样脯腊也找不着,只好拿这东西来,聊表心意么。

  鹰大人碍于礼节,勉强收下了,松口搁下细叶寒兰,叼起这中看不中吃的蜜蜂儿,头也不回地展翅飞走了。

  杨太后这才拈起那一缕兰草,柔韧的嫩翠绕在指尖,虽还不是花期,仍是十分可喜。她在月华阁里见过,开出的花是淡黄的。

  想到这儿她不禁皱起眉头,瞥一眼桌上的西洋钟:这时辰皇帝既然在月华阁,自然是和内阁臣子们商议政事,他倒好,底下的大臣们各抒己见、慷慨陈词,他在上头摘兰草,还遣一只鹰给她送来。

  心里头一时懊悔。她原不该退这一步的,有些事情,但凡开了这个头,何时终止,兴许就由不得人了。

  但她打算将兰草夹在书案上翻开的一本《怀麓堂诗话》里时,从妆台前经过,就瞧见镜子里的自己,正含着怎样欲说还休的笑。

  付嬷嬷提了食盒进来,见她如此便皱起眉头:“娘娘怎么就下床了?”不容分说地要拉她回去躺着。

  杨太后连忙将书页一合,回身道:“我已经全好了,嬷嬷不信来探探,额头一点都不烫了。”

  付嬷嬷念叨着:“才发了一身汗,人是虚的,哪儿能就这么满地跑呢?”到底把她劝回床上,拿被子围严实了,这才张罗着给她洗手漱口,打开食盒给她盛粥,一面道:“再过两日便是寒食节了,原本说做青精饭,拌两样嫩生生的野菜芽儿,让娘娘先尝尝鲜。如今受了风寒,再吃这个怕积在肠胃里不舒服,就熬了荠菜鸡丝粥,千万将养好了,打明儿起可是连着三日不能生火。”

  杨太后点点头,接过了碗,又道:“嬷嬷同我一起吃罢。”

  付嬷嬷便笑着道:“娘娘抬举奴婢,是奴婢的荣幸,奴婢心里头知道就满足了,还是先伺候着娘娘吃过了才安心。”

  她的话里话外都是要恪守规矩的意思,但眼里慈爱的目光杨太后同样感受得到。望着嬷嬷亲切的面庞,杨太后险些忍不住要将昨晚发生的事全都告诉她知道。

  但她不能。她此后的所有欢愉都是窃据他人的,是不能光明正大的,她又何必连累嬷嬷跟着提心吊胆呢?

  用了一回迟午膳,饭后才撤了碗碟,一个御前伺候的小内侍便来了。

  付嬷嬷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王内侍的徒弟,许他进来,隔着帘子给杨太后行礼:“奴才松子,恭请太后娘娘金安。”

  杨太后叫他起来,又问他是为何事来天和宫。

  松子便躬身道:“回娘娘,因德音公主并容真公主明日想往鹿鸣宫去打秋千,旁人都做不得主,皇爷特意代二位殿下向娘娘讨个人情,还望娘娘首肯。”又双手奉上一只小巧精致的剔红盒子。

  寒食蹴鞠、打秋千,这是前朝便传下来的旧俗了。宫里的秋千虽不止一架,但宫后苑里那座离水有些近,公主们的教引嬷嬷是绝不会允许她们涉险前去的。鹿鸣宫里的秋千,既阔大结实,又攀花绕叶的好看,自然成了小姑娘的不二之选。

  杨太后没看里面装着什么。她不知道皇帝这一举动是何用意,只得道:“这也把我想得太不近人情了。两位公主想去,只管去就是了。”

  “奴才早听人说起,太后娘娘最是善性儿随和的人。”松子连忙附和道:“不过既是有主的宫殿,去之前招呼一声,这原是皇爷的周到之处。跟着这样好的主子们,是奴才们有福了。”

  杨太后听得不觉暗暗好笑,倒本知这些擎等着晋升的小内侍们多半都嘴乖,也不见怪。

  示意付嬷嬷给了打赏——这是皇帝身边的人,寻常没有见着面的机会,恩惠不到他,难得差使他一回,便应当有所表示。

  松子千恩万谢地接了赏,知趣地告退离去。

  付嬷嬷这才拿起那盒子:“娘娘,这一样礼,是要收进库房里么?”

  若要入库,必定会打开看看是什么东西,账册上记录明白。

  杨太后被她一问,心“怦怦”跳得要从嗓子里蹦出来,无言许久,方才强自镇定道:“且搁着罢。”

  付嬷嬷“嗳”了一声,一句疑问也没有,便又出去了。

  杨太后按捺了片刻,这才欲盖弥彰地取过盒子:里面是一枚骨制的半旧扳指,并一只微型的鹰形风筝,背后落着一列小字:酉时初刻,南宥。

  这实在太出格了。她面红耳赤地想,无论是从理智上,还是从她那点不可告人的私心上说起,她绝不能赴约。

  但是,她又必须让皇帝明白,他们不可以逾越那条心照不宣的界限——而这话是不能托任何人代转的。

  所以,她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,如释重负,而又坐卧不安。

  酉初正是宫里进晚膳的时候。春日里天儿渐渐长了,这会儿焱烘烘的太阳还堵在窗口。杨太后中饭吃得本就晚,眼下更是没有胃口,勉力提起的筷子才沾了沾碗沿儿,便又搁下了,叫把桌上的菜都分赏给宫人们。

  虽说她素日里便有个左性儿,一上桌看好了要赏人的菜,自己便不会动一筷子——“省得吃了我的福菜,倘或不灵验,又来怨我的不是。”——却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意兴阑珊。

  宫里的规矩不兴劝膳,付嬷嬷等人再挂记,也只得交代厨房,时刻预备着小食。

  如此安排下去,杨太后起身离开餐桌,却踟蹰着不知该去往何处,一半站班的宫人都去下房吃饭了,只有秀儿等几个留守着,等着轮换。

  她无意识地走到书架前,将那本藏进去的《怀麓堂诗话》复又抽.出来,打开夹着寒兰草的那一页。

  这时候方才看见那嫩绿的叶条上刻着一句诗:“万里云罗一鹰飞①。”

  不觉失笑:刚发蒙的孩童才喜欢篡改前人好句。

  只是这诗里的缠绵悱恻,确实再一次地动摇了她。

  而皇帝写下这一句时,又究竟是何心境?

  她抬起头,招来秀儿:“我想去南宥转转,你们且去吃饭,不必跟着,过一时我就回来了。”

  秀儿有些为难:她没去过南宥,只听伙伴们说起,那儿有许多珍禽异兽,可她在家时,却是个连山羊味儿也闻不得的人,如今跟着去了,不是注定在主子面前失仪么?

  想了想,便道:“娘娘,奴婢没出息,确是没法儿跟去伺候。您带着茜儿同去罢!”

  杨太后笑道:“茜儿喂饱了自个儿,还得喂偷炭郎那个不省心的呢。傻妮儿,你与茜儿要好,说这话她听见了还罢,要是换作旁人,不是要暗里埋怨你推三阻四拿大么?”

  秀儿一咋舌:“幸好娘娘肯教奴婢!”

  杨太后顿时有些心虚害臊,敷衍她两句,忙不迭地低着头离去了。

  不必谁领路,去南宥的门道她清楚得很,那是她曾经最爱流连的地方:即便鹰隼们不大理会她,总还有白茸茸的兔子、绚丽夺目的孔雀乐于亲近她。

  高遏行云的一声鹰唳划破天穹,她情不自禁地抬起头,果然瞧见是那只鹰飞过去了。

  那只给她送来了寒兰草的鹰。她仰着头,笑逐颜开地目送它远去无踪,忽而又盘旋着飞回来——它在等着她。

  这样的认知叫她抑制不住满心雀跃,脚步轻快到衣袖盈风。太不像样儿了,她想,连忙收敛起两边袖口,脸上的笑意却分毫都藏不起来。

  皇帝就看着她如此向自己走来,美好得像一场梦一样,唇边的梨涡不再是若隐若现,既真切又令人迷醉。

  而后他才觑见天际里那只其实不情不愿的鹰,忽然起了个坏心眼,打声唿哨,它便稳稳地降落下来,停在皇帝肩头。

  杨太后见了他,灿烂如春的神情霎时收了起来,正色沉声道:“皇帝若当真遵守君子之交的约定,你我就不该在此时见面。”

  可你终究是来了。皇帝如今是越发有耐性了,只道:“朕原是想让你一块儿来放鹰的,没留意这时辰不妥,你别吃心。”

  伸手不打笑脸人,他这样温言解释了,杨太后也不愿显得太咄咄逼人,低头思索片刻,竟未主动说立即要走。

  皇帝便又问:“给你的那枚扳指带上了么?”

  杨太后一愣:那一盒子都是烫手山芋,她还愁着没处藏呢,哪有带着它的心思?

  皇帝无奈,取下手上正戴着的一个铁铸扳指:“这一个又凉又重,原不打算给你的。”

  见杨太后还愣神,他又没好气了:“这是放鹰用得上的,不然它飞回来时,若站在你手上,你叫它往哪儿站得稳?”

  杨太后这才赧然地接过来,其实一点儿也不觉冰凉,他戴过一阵儿,反倒热烘烘的,重是真的有点重。

  往指头上套时,她不知怎的颇有些难为情,低着头慢吞吞的,而后赶紧抬首,看着皇帝将鹰又撒出去,借着晚风的吹拂,方觉得两颊的热度渐渐消退下去了。

  雄鹰回到了真正的主人面前,哪还顾得上杨太后殷切的目光,在天际中高傲地鸣叫着,只有转到皇帝跟前时,才会有表示温顺臣服的“咕咕”声。

  皇帝把目光放出去,忽然笑问:“小弥,你瞧你待鹰,像不像朕待你?”

  杨太后无法体会他这样的类比,一时只觉得又心酸又委屈,抱屈道:“你怎么把我想得这样坏?”

  皇帝没想到自己半真半假的一句逗趣会惹得她险些落泪,连忙道:“没有的事,我从不觉得你坏,鹰也不坏。”

  她听得啼笑皆非。其实她已经明白,至少此刻,皇帝待她是真心实意的,一日或一世于她而言都没有什么不同——她都不敢毫无保留地投之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

  如此看来,坏的确实是她。

  她悠悠叹一口气,见周遭无人,索性席地而坐,抬头望一眼皇帝,狡黠笑道:“我原没有你想的那样循规蹈矩。”

  皇帝坐得比她更自然:他怎会放弃和她并肩等日落的机会。

  杨太后又忍不住低垂下眼,手指揉着轻薄的绢子:“我第一次知道熬鹰,是阿爹写了家书回来,说等他述职过后,要带我去挑胡服,带筠郎去看鹰。”

  她陷入回忆里,目光柔软而惘然:“我已经有一身胡服了,便只对熬鹰感兴趣,说怎么会有那样残忍的方式,还能备受推崇,筠郎却说,人来凡世一遭,是来修行的,那么鹰碰着了人,自然也无法例外。

  “我骂他歪理邪说,自己写了信要阿爹评理,那时才学写字,个个画得斗大,鸡零狗碎地写了厚厚一沓,信封都塞不下…”

  她掩饰地偏开头,皇帝却已然看见了砸落在地的水滴:“他没有给我回信,我这辈子都没有收到过他专门写过我的信。”

  话音撑到最后已藏不住哽咽了,但她竟能转眼间找到安慰自己的地方:“但我这辈子已经有过了只为我而修的鹰舍。”

  她终于回过身,温柔又绝望地望着皇帝:“所以我只祈祷自己长长久久地活着,晚些去面对先皇的失望透顶。”

  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b17.cc。17书吧手机版:https://m.sb1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