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一五章 孙仲谋,你啥水平?有点逼数行么?_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
17书吧 > 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> 第二一五章 孙仲谋,你啥水平?有点逼数行么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一五章 孙仲谋,你啥水平?有点逼数行么?

  江陵通往长沙的水道上。

  晨曦微明,一艘乌篷船来势如飞…船就要驶入湘江江段,到前面转个弯就是捞刀河,长沙郡已经很近了。

  初冬的湘江两岸,树叶全发黄,北边陡峭的山上密密麻麻的灌木的叶片已变成红、褐等颜色。

  廖化像是刚刚睡醒,走出船舱,却正看到诸葛恪站在船头,像是在感想、感伤!

  不怪他感伤。

  湘江向西就进入了捞刀河,这里是荆州;

  而湘江向东就进入岷江、沅江、湘江的交汇口,这是东吴著名的三江口,那里就是赤壁战场了。

  正所谓——七星坛诸葛祭风,三江口周瑜纵火!

  而曾经,诸葛恪每每行船于此,无论走多远,最后都是要向东归去,那里是他家的方向。

  现在…他却义无反顾的向西。

  荆州这边有太多吸引他的人,吸引他的地方。

  这里的排兵布阵、诡秘计谋,这里关公的神武,云旗公子的神算,这对父子战场上下的博弈,这些…不知比东吴的“困兽犹斗”澎湃多少倍、精彩多少倍!

  他知道,他再也回不去了。

  “想家了?”

  廖化问诸葛恪。

  诸葛恪先是沉吟了一下,旋即摆手,“家父乃诸葛孔明,荆州与巴蜀就是我的家——”

  “哈哈…”廖化笑了,“不用藏着…丈夫不轻言泪,可为了故乡,为了过往丢下几滴泪,不丢人!”

  不怪廖化会这么说,廖化是一个执着且念旧的人。

  历史上的他,夷陵战败后…不惜以“假死”的方式,逃回蜀汉。

  在他看来…他的根在蜀汉。

  这样的人,倒是最能与如今的诸葛恪产生某种心灵上的共鸣。

  “我没有!”诸葛恪还嘴硬,“我只是在想,如今俘虏的江夏九千兵,俘虏那‘佐世之才’刘晔,包括关公在内的所有人均一筹莫展,云旗公子会用什么办法劝降他们呢??”

  这个…

  话题一转,廖化抬手轻叩了下脑门,他张口道:“诸葛长史竟觉得云旗公子能劝降他们?这有些为难云旗公子了吧?”

  “要知道,这九千俘虏的家眷在北方充当人质,他们若降,岂不会牵扯家小?而那刘晔的身份本就是汉室宗亲,他若降…早降了,何必等到现在?这本就是个死结,怕就算是云旗这个新晋的江夏太守,也没有办法吧?”

  廖化对诸葛恪的称呼已经改为“诸葛长史”。

  而“长史功曹”这个职位,相当于后世武汉市“市丶委秘书丶长”了。

  可以说是江夏太守的首席幕僚,负责整个江夏日常官署事项。

  甚至…若是江夏郡守关麟允准,诸葛恪这个“长史功曹”前面再加个“兵”字,一跃成为“兵长史功曹”,是可以独自带兵、领兵作战的。

  诸葛恪自然听到了廖化口中的这个称谓。

  他也能体会到廖化是有些羡慕的。

  只是现在,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,他一门心思还是在那九千俘虏身上,在那刘晔身上…

  乃至于新投降的蒋干、王粲、阮瑀等…诸葛恪觉得也没那么轻松。

  如何让没归降的归降?

  如果让已经归降的心悦诚服…

  这是一个大难题!

  而江夏军事要塞,毗邻襄樊、南阳、寿春…好听点说,是开辟荆州第二战场,威胁曹魏三处重镇。

  不好听点儿说,那就是被三面包围,随时…面临着曹魏的兵戈。

  基于此,这九千俘虏、这些降将、还有尚未投降的将…

  他们,至关重要啊!

  呼…

  想到这儿,诸葛恪的心情也莫名沉重了几分,他仰起头,望向那已经开始泛白的天穹。

  他轻呼口气,感慨道,“这事儿,我是做不来,可云旗公子,他的眼界,他的智慧…或许真的能创造奇迹吧?”

  “何况…这又不是他第一次创造奇迹。”

  说起来,诸葛恪来荆州的时间还很短。

  经历的事儿也很少,但就这么短暂的日子里,诸葛恪…已经被关麟深深的折服,这是打从心底里的佩服。

  珠玉在前…诸葛恪就会生出一种感觉,没有什么是云旗公子做不到的!

  ——『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力挽狂澜了!是吧…』

  看着诸葛恪如此自信的表情。

  廖化那沉重的心情也像是释然了一份。

  他喃喃道:

  ——『云旗公子,真的能做到么?』

  ——『话说回来,诸葛恪这般年轻都能做长史功曹,那我廖化…我若投身四公子麾下,那至少也得是统兵的都尉啊!』

  ——『呃…不过,这得有个大前提是,这九千兵得归降啊,四公子得有兵…让我这都尉统领啊!』

  想到这儿,廖化的心情一下子紧绷了起来。

  ——『诶呀…四公子啊四公子,你一定得想办法,让这九千俘虏心悦诚服的归降啊!我廖化等着做你的都尉,替你管着这些降卒!』

  …

  …

  一处樊城的府邸中,天蒙蒙亮,李藐坐着马车被送回驿馆。

  留下的曹植与杨修,他俩徘徊犹豫的身影投在窗上。

  李藐方才的话尤在他俩的耳畔间回响。

  ——“如今就有一份大功,孙权已经秘密调集兵马急攻合肥了,他是报着一雪前耻的心情举整个东吴之力去奇袭合肥,如今张文远将军不在合肥,合肥固然危矣,但合肥后面的寿春更是至关重要,更是不容有失。”

  ——“若是此刻,子健公子能带兵驰援寿春,如果幸运的话能救下合肥,哪怕不幸,也至少可以保住寿春,不至于让淮南的局面无法遏制…此岂不是子健公子的将功补过?”

  李藐这一番话脱口时,曹植与杨修均是惊住了。

  他俩不可思议的望向李藐…

  特别是杨修,他连忙问:“东吴奇袭合肥,伱怎么知道?”

  李藐的回答很简单,“自从此前荆州的魏谍被肃清之后,荆州城内就不再有曹魏的眼睛,可…我李藐就不是魏谍,我从荆州归来投曹丞相是为了扬名,是为了建功,又岂会不在荆州留下眼睛?”

  “何况,东吴这可不是第一次奇袭了,怕是你们还不知道吧,在合肥之战前,孙权就秘密派遣吕蒙差点就把荆南四郡给偷了,东吴最擅偷家…呵呵…子健公子与德祖若再犹豫,怕再赶去时,寿春就没了。”

  这…

  杨修与曹植彼此互视。

  他们的眼神像是在表达着某种“不可置信”。

  可…如果,如果李藐说的是真的…

  那…那的确是一个将功补过的良机,可问题是…

  若…若是假的?

  难不成…杨修与曹植还要再杀一名副将,再伪造一次丞相的手书,再调一次兵?

  一时间,杨修与曹植犹豫了。

  李藐撂下这一计后,只是张嘴大笑…

  伴随着“狂傲不羁”的笑声,他大摇大摆的走出了这府邸,留下一句,“我虽敬佩子健公子之文才,也想要加入子健公子麾下,可…时局这东西可说不好,哈哈,就遥祝子健公子这次能将功补过吧?到时候…我李藐再来拜会不迟!”

  李藐并未直接表态…心悦诚服的加入。

  他选择了稳妥的表明立场。

  你曹子建只要能过了这一劫,我就辅佐于你,若不能…就莫怪他李藐无情了。

  所谓——良禽择木而栖!

  又所谓——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!

  而此刻,因为李藐的这一番话,曹植与杨修已经徘徊、犹豫了许久。

  终于,杨修一把拽住曹植,“无论如何,我杨修定是会背负罪名,一次私自调兵的罪名也罢,两次也罢,我也不差这多出的一个。”

  曹植眼眸一颤。

  “德祖,万一…”

  不等曹植把话讲完,杨修连忙打断,他一本正经的道:“万一是假的,那照样由我杨修背负所有的罪名…至少这样,能让子健看清楚此李藐心思之歹毒、险恶…”

  “可若是真的,子健公子将功补过,我杨修虽罪责难逃,可至少…子健公子不会失去那世子之位的希望,我也能安心的走,至少能证明这李藐是忠心于子健,有他在,我还有什么不能瞑目的呢?更何况,倘若真的将功补过,曹丞相也未必会处死我…”

  曹植抿唇,“可即便是关入牢狱,这样…这样就毁了你杨德祖了啊!”

  “公子千万不要这么说。”杨修的眼眸瞪大,“这些年,我每日所想,都是人心鬼蜮,都是生死一线,我早就忘了何为真心,何为公义?哈哈,就让我最后任性一次,就让我的才思再最后快过曹丞相一次,快过他‘三十里’吧,让我杨修最后为子健的世子之位做一些事儿吧!若我能活,将来子健公子继承大魏之业,何愁我杨修不能重见天日?”

  杨修的话,几近悲壮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b17.cc。17书吧手机版:https://m.sb1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